小麦种子抗旱性田间试验
检测项目
发芽特性:
- 田间发芽率:初始发芽率≥85%、胁迫发芽率≥70%(参照GB/T3543.4)
- 发芽势:24h发芽指数≥0.8、均匀度≤10%变异
- 株高增长:干旱期增量≥10cm、节间长度≤15cm
- 叶面积指数:LAI≥3.0、比叶面积SLA≤200cm²/g
- 蒸腾速率:≤5mmol/m²/s(干旱条件)
- 水分利用效率:WUE≥2.5g/kg、灌溉水生产率IWP≥1.2kg/m³
- 脯氨酸含量:≥20μmol/gFW(胁迫响应)
- 叶绿素荧光:Fv/Fm≥0.75、ΦPSII≥0.6
- 根长密度:≥1.5cm/cm³、根冠比≥0.3
- 根系活力:TTC还原量≥150μg/g/h
- 穗粒数:≥40粒/穗、千粒重≥35g
- 收获指数:HI≥0.40、籽粒灌浆速率≥1.0mg/粒/天
- 萎蔫指数:≤2级(5级制)
- 抗氧化酶活性:SOD≥200U/g、POD≥150U/g
- 电导率:≤50μS/cm/g(浸泡液)
- 加速老化试验:老化后发芽率≥65%
- 胁迫恢复率:复水后恢复≥80%、生物量损失≤20%
- 冠层温度:温差≤2℃(vs环境)
- DTI≥0.6、胁迫敏感指数SSI≤1.0
检测范围
1.冬小麦品种:涵盖抗旱型如济麦22和鲁原502,重点检测低温干旱协同胁迫下的发芽稳定性和越冬存活率。
2.春小麦品种:包括宁春4号和陇春30,侧重高温干旱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浆期抗逆性。
3.抗旱性改良品种:转基因或杂交品系如中麦895,检测重点为基因表达相关生理指标及田间适应性。
4.常规小麦品种:如郑麦366,评估基础抗旱性能包括根系发育和产量稳定性。
5.地方种质资源:如西藏地方小麦,关注干旱胁迫下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和胁迫响应阈值。
6.引进国外品种:如澳洲H45,检测重点为异地干旱适应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。
7.节水高产品种:如石麦15,聚焦灌溉减少条件下的WUE和胁迫恢复能力。
8.有机种植小麦:无化学干预品种,检测重点为土壤水分耦合下的生物量积累和胁迫生化响应。
9.早熟抗旱品种:如晋麦47,评估干旱缩短生育期对发芽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。
10.耐盐抗旱复合型:如盐碱地品种,侧重干旱-盐分交互胁迫下的种子萌发和离子平衡指标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11269-1:2012土壤质量-植物毒性试验-第1部分:发芽和早期生长抑制试验
- ISTA5-11:2020国际种子测试协会抗旱性田间试验规程
- FAO56:1998作物水分需求计算与干旱胁迫评估
- GB/T29382-2012小麦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
- GB/T3543.4-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
- GB/T15671-2023农作物田间试验设计方法
检测设备
1.土壤水分传感器:DecagonEC-5型(测量范围0-100%VWC,精度±3%)
2.光合作用测定系统:LI-6800便携式(光合速率范围0-150μmol/m²/s,CO2控制±1ppm)
3.种子计数仪:Seedburo801计数板(容量1000粒,误差≤±0.5%)
4.电子天平:SartoriusCPA225D(量程0.001g-220g,精度±0.0001g)
5.自动气象站:DavisVantagePro2(温湿度范围-40°C-65°C,精度±0.5°C)
6.根系扫描仪:WinRHIZOPro2023(分辨率4800dpi,根长分析误差≤1%)
7.叶面积仪:LI-3100C台式(扫描面积30x40cm,精度±2%)
8.植物水分压力室:PMSModel1505D(压力范围0-100bar,精度±0.1bar)
9.叶绿素荧光仪:PAM-2500(Fv/Fm测量范围0-1.0,分辨率0.001)
10.便携式光谱仪:ASDFieldSpec4(波段350-2500nm,光谱分辨率3nm)
11.数据记录器:HOBOU30-NRC(通道16路,采样间隔1s-18h)
12.GPS定位系统:TrimbleGeo7X(定位精度±0.3m,支持GLONASS)
13.离心机:Eppendorf5810R(转速100-15000rpm,温控±1°C)
14.分光光度计:ShimadzuUV-2600i(波长190-1100nm,吸光度精度±0.003)
15.种子老化箱:MemmertIPP110(温度范围10-70°C,湿度控制±2%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